技术教程运营推广

用社群运营的思维来运营核心用户

整理:jimmy2024/12/22浏览2
简介【文章摘要】产品成长初期,核心用户很可能就是全部的贡献用户。 对于处于成熟期拥有大量用户的产品而言,核心用户可能会有多个维度,需要按照不同维护去划分,然后采

用社群运营的思维来运营核心用户

对于处于成熟期拥有大量用户的产品而言,核心用户可能会有多个维度,需要按照不同维护去划分,然后采用不同的运营手段。

如果划分出来的用户量很小,仅有数百人,那么他们在贡献的数量也会很小,对于产品成长的促进的意义不大。即使将这部分核心用户运营的再好,最终可以发挥的作用也极为有限的。

如果划分出来的的用户量很大,你的运营成本就会随之增加,包括人力成本、物质成本、见效周期等。

用户运营

运营核心用户的意义

1.提升用户活跃度和贡献

如果可以有效的运营核心用户,就可以保证产品之中活动用户的基数,同时通过这些核心用户来驱动更多的普通用户,让产品走向良性循环。

2.深度聆听用户反馈

运营工作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连接用户和产品,是最接地气,最懂用户的,并与用户成为朋友的人。核心用户就是运营重点维护的对象,保持与核心用户的有效沟通,可以及时有效的深度获取用户反馈,注意是“深度”。用户反馈不只是你知道用户遇到什么问题,而是要知道用户为什么会遇到这个问题,从用户怎样才是一个合理的方案。

还有一点就是产品公测的时候,可以邀请大量核心用户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一方面他们体验了产品的新功能或新服务,享受了特权,另一方面可以给产品提供很多有价值的反馈,帮助产品快速迭代。

3.辅助运营工作

用户运营的最高境界都是无为而治,很多时候拿出其中一部分工作让核心用户协助来做,即给予了用户参与感,又降低了我们的工作量,好的运营都是驱动用户来做事的。

如果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激励体系,通过有效的激励让用户持续为产品工作,并不断扩大参与用户的范围,会培养一批极为忠实的用户。

4.传播产品的核心价值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发布一些产品的变更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产品而言很重要,但由于大家对新功能或者新服务了解的有限,可能关注度不会很高,这个时候可以通过核心用户来传播产品的核心价值,简单的如微博微信的转发,复杂的产品功能使用攻略等。

此外,如果在产品产生了一些负面信息,或者需要危机公关的时候,核心用户的发言往往比你自己的发言更有说服力,如果你的核心用户在行业内比较有影响力,效果就更好了。

运营核心用户的模式:

1.集中运营

针对小量级的核心用户,我们可以通过掌握用户信息,明确特权和义务,通过情感化的方式持续激励。

具体的手段可以分为:建立组织、引入、管理、活跃和召回。

2.策略运营

如果核心用户的规模比较大,这个时候就要调整运营方式,通过策略运营来来驱动用户,通过数据将用户的贡献度进行分级,然后有针对的进行驱动。

具体方式可分为,数据分析、用户分级、需求分析、针对性措施的实施。

通过社群运营的方式驱动核心运营

1.什么是社群运营?

社群运营是指通过一系列运营手段,聚集并促进这些用户的活跃度,使他们与产品产生更为频繁的交集。

2.社群运营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运营人员可覆盖的用户量小运营成本与运营能力的不足官方的用户组织活跃度低运营对需求的认知不准确

3.怎么做社群运营?

(1)通过需求确定社群方向

社群是让用户持续高频黏住产品的一种手段,所以社群的建立的方向一定要符合用户的需求。

我们可以分析出产品的目标用户的所有需求点,然后挑选一些延伸为社群的方向。官方资源要倾斜在一些有价值的社群上,帮助其成长,从而起到示范作用,这点大家可以参考下豆瓣的做法。

(2)用户管理用户

社群的制度和用户权益,由运营人员制定,并提供一些物质上的支持。而社群的日常管理则由用户负责,而官方则负责来管理这些用户群的“管理员”。

运营人员将这些“管理员”集中进行管理,最后培养出一个用户管理团队,并不断进行人员的招募、培养、与调整,直到足够覆盖所有社群。

(3)闭环的激励体系

无论是社群的管理员、还是行业之中的意见领袖,甚至普通的社群成员,社群都要让他们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有参与的理由和收获。

这就需要设计一个闭环的激励体系,用户根据指定的「游戏规则」在社群玩,引导他成为社群的优秀成员,产品的优质活跃用户。

表现形式,是通过制度、活动、话题等运营手段实现的。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也可以看看下面的案例。

(4)衡量指标

通过社群的手段来运营一个产品的核心用户,其最终目的还是提升用户整体的活跃度等,所以我们需要直接或间接的让社群的价值体现在产品数据上的。

最基本的,带来的UV、贡献量、留存等等,如两周或一个月;哪怕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内的,如世界杯或春节。

如果长时间不能给出核心用户运营的价值,这就要反思我们的运营方法与思路了,社群运营与产品运营一样,需要一直在手段上进行优化。

社群运营案例

1.知名品牌「韩都衣舍」,在公司内部成立了267个产品小组,每个小组有2-3人,包括买手和设计师。全部小组在每个季度可推出5000多款服装,其中30%可定义为成功的,那么每月都有500款服装引爆销量。

公司只是对小组指定制度和目标,比如每个季度爆款的数量,达到目标可获得奖励,小组全员受益,如果达不到目标就会被解散重组。

如果从社群运营的角度来看,韩都衣舍是一个产品,这267个产品小组,可看做是用户社群。产品成立并放权小组自我管理,指定奖惩,激发每个小组的积极性,提升战斗力,同时也节省了管理成本,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2.著名财经作者吴晓波的公众账号有超过百万的粉丝,他们最初只是以读者身份存在的。随着数量的累计,读者开始自发建立QQ群,并组织线下活动,更立体的交流起来。

随着活动的增多,地域和兴趣的特性突显出来,于是开始建立各城市的群,以及像读书、创业、理财这样的兴趣小组。

把吴晓波的公众账号作为一个产品,公众账号的粉丝作为用户。这些用户成立的各城市和兴趣的小组,就是这个产品的社群。

这些社群都由用户负责组织和管理,组成了「班委会」,由班长和班委组成。同时,这样的组织可以有很多,增长空间非常大,所以可覆盖的用户量级也很大。

所以,吴晓波几乎不用投入什么,凭借社群运营这个模式,就可以笼络这么多用户。

3.猫眼电影目前积累了大量的核心用户,运营人员把用户需求归纳为观影、影评、交流、追星、购买电影票,依据每一个用户需求,都可以建立多个社群,让用户自发管理。

这个模式在不增加运营人力成本的前提下,覆盖激励了大量用户,最终将会对产品的活跃度有提升。

针对每个需求点,树立两个标杆社群。前期需要运营来建立制度和用户权益,并找到合适的社群领袖,用资源支持、用经验辅导他学会管理这个标杆社群。

再通过站内资源帮助领袖招募,增加社群的人数,推动社群进入正常运转状态。然后就不断的在站内站外推荐展现,鼓励后来人跟上。

具体的,在观影这个需求点,猫眼做了北上广等地的地方分会,由官方授权挂名,给予物质支持,选取用户任会长并全权由其管理。一旦规模化运转起来,可以想象每周末全国各地都有一个猫眼的用户组织,在影院做线下观影活动。

同理,兴趣、粉丝、影评方向也是一样的,就不再列举了。再同理,这样的例子也可以用在豆瓣、知乎这样的产品。